中超节奏为什么慢(「专访·陶金」提速比“压着打”难,中超节奏并不快)

  时下靠“压着打”圈粉无数的谢晖昨天“压不住”了,三球完败山东泰山。相较于大连人,申花无论是在场面上,还是在前五轮的相关进攻数据上都更具优势。是“压着打”还是“收着打”?这套战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吴指导的高明之处何在?陶金指导为我们揭开谜题。

  中超节奏为什么慢(「专访·陶金」提速比“压着打”难,中超节奏并不快)

  东方体育:吴指导说,对球队的改造是快速向前+改变阵型+对球员提出跑动距离的要求。从你带青年队的经验来看,如何才能推动并达成这样的改造?

  陶金:快节奏是现在国际先进足球的趋势。其实压着打、向前逼抢这个还相对容易解决,只要解决统一性的问题即可,但是向前提速是需要球员的技术能力的,还需要磨合的时间,就很不容易了。我是申花青年队出来的,当时我们青年队出去比赛的节奏,我感觉要比我上一队后更快。我们1985年这批在上一队前在全运会和一队的主力踢比赛,我们上半场能踢一队三个球,就是因为我们打得很快,很统一,没有人员去做“一对一”。中超节奏实际上就没有那么快,有很多球会交给外援处理,比较依赖核心球员的个人能力,所以大多数年轻球员上场会抽筋还是因为紧张,当适应了比赛节奏后就习惯了。过于仰仗球员的个人能力,导致比赛打得太慢,这就是中国足球一直进步不大的原因。我们应该把节奏打得更快,快了以后你能适应这个快了,技术慢慢有沉淀了,以后肯定能打得更好。

  东方体育:申花前四轮追平了2008年的队史最佳开局,不过第五轮输了球,你对那一年还有印象吗?

  陶金:那一年,我从东华大学被吴指导调回一队,还是个年轻球员,一晃已经是退役球员了。我记得我的中超首秀也是在2008年。现在不能和2008年比,那时候申花是外界公认的强队,那时的3胜1平大家都是觉得很平常、不意外,但是现在我们从整体实力上来说,尤其在开赛前没有被普遍看好,我自己也不觉得会达到一个那么好的成绩,所以是很惊喜的。

  中超节奏为什么慢(「专访·陶金」提速比“压着打”难,中超节奏并不快)

  东方体育:2008年,申花最后时刻和联赛冠军失之交臂。今年这样的开局可以作为争取更好成绩的依据吗?

  陶金:肯定不能这么判断,联赛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我觉得最大隐患是锋线的伤病太多了,刘若钒、杨旭、朱建荣都伤了,而且我们最多只能是双外援。俱乐部现在的情况能有外援已经不错了,但其他球队外援满员对于成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形势好不代表能进亚冠或是能够冲进前几名。还是上海人一直说的那句话,低调就是腔调,此后就一步一步走。我预估如果顺利,我们可能是中上游甚至能冲击前几名;如果踢得不顺,可能也就是中游的位置,所以大家不要高兴太早。我觉得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磨合好球队,做好新老交替,为以后做更好的铺垫。

  东方体育:您有没有发现,如果申花提出夺冠目标,就容易被拖累;但是放低姿态,反而会越踢越好,是心理压力的原因吗?

  陶金:无论哪支球队,如果从一开始就喊着目标进前三,肯定都会有压力。很多教练鼓励队员时都会放低姿态的,一方面给队员减压,另一方面提醒自己清楚心里面的目标。作为旁观者,我认为申花今年的目标就是完成好新老交替这道题。当然,吴指导作为主教练肯定会有更高的目标,没有一个教练是不想要成绩的。但越是低调就越不容易被针对,有些队可能跟你踢的时候也没有那么较劲了。我觉得低调是比较好的态度,特别是对教练来说,有时候喊得越响可能摔得越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The worst sort of indolence is being given a choice, yet taking no initiative to change.
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懒惰,就是当我们明知自己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却不去主动改变而是放任它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