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BA职业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享受国内精彩比赛的同时也有了新的疑问,CBA这样的联赛到底靠什么盈利?
虽然国内对于球员的薪资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不过球员的薪水依旧是俱乐部最大的支出。
像以往动辄千万的年薪,也让人感慨职业球员春天来了。那么刨除球员乃至工作人员开支,CBA公司跟俱乐部靠什么实现盈利呢?
我们先看CBA公司,当我们的CBA公司脱离篮协成立公司开始自负盈亏时,我们离职业化便又更进了一步。
由于受到篮协干预小,所以CBA公司便可以一心考虑如何实现盈利,他们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便是广告收入。
CBA独家冠名广告商就是我们我们熟悉的民族品牌李宁。亿元的广告费足以让CBA公司稳步运营,哪怕大环境不景气,CBA公司依旧可以靠白得的广告费活的很滋润。
当然,我既然花了天价的广告费,你就得给我做到位,从球员球服、鞋子从上到下都必须使用我李宁的产品。
而针对这一规定,CBA还出现过不少闹剧,易建联扔鞋,球员因穿搭而罚款,但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公司的第二大收入就是转播权,从腾讯到咪咕,即便CBA转播没有NBA影响力大,可要获得转播权也需要点投入。
在这里还是要提一提,就是因为影响力问题,腾讯常年垄断NBA转播,看中的就是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
而他们果断放弃CBA说明什么呢?换句话说,如果观看CBA也向你收取会员费,你会心甘情愿支付吗?
我们再看俱乐部,俱乐部运转更加直接,靠的就是背后的赞助。而这些赞助商大都也是不差钱的主,俱乐部一需要,烧钱不眨眼。
所以赞助商是不指望盈利的,他们跟李宁类似,都是通过平台打广告。真正赚钱的其实是俱乐部。
他们不管有大量的门票收入,每年还有篮协CBA公司的经费。更重要的是你要打好了,被当做城市名片,地方都会给予极大的支持。
再有就是买球员,也是俱乐部一大收入之一。光一个高诗岩,山东就要向辽宁支付2500万转会费,那么其他球队呢?
所以CBA运作好了之后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不过目前抛开大环境,平台并不能保障每位参与者都能盈利。
并且球员与系统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这明显不是一个健康联赛所呈现的,还希望我们能够客观应对,使联赛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