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为什么双数多(小年龄段球员的"单双号")

  足球比赛为什么双数多(小年龄段球员的"单双号")

  中超最稀缺的资源是内援,因为外援的市场很大,只要有钱,总能买到合心意的。内援市场就不同了,就算有钱,市场可流通球员却极为有限,因此导致奇货可居,中超球员屡屡被炒出天价。在以往,就有过很多报道,揭示中国足球一向功利,以大赛为目标培养球员,这是中国大多数竞技体育一贯的战略,大多数人已经对此见惯不怪,但是没有人真正注意到,这个战略对于职业足球的危害有多深。在目前的中超,就出现了明显的小年龄段球员断层的现象,个别年龄段球员的缺失,让中超各队的更新换代都陷入混乱。

  让我们看表格,第一张反映的是,中超16支球队所有的中方球员,每个队每一个球员都按照不同出生年份逐一统计,这次不像是看年龄结构大趋势那样划分几个主要年龄段,而是把每年都分开,看看究竟中超球员的年龄层到底是怎样。从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超年龄结构呈现小波峰波谷,大趋势就是单数年出生的球员数量多,双数年出生的球员数量少;之前提及的中超各队绝对主力总和125人当中,有78.4%的球员在单数年出生,只有21.6%的球员出生于双数年。那么看下面的这个图表,单数年的球员的数量往往都是超过前后两个双数年球员数量的总和,这个就跟我们一直一来的培养机制有着极大的关系。

  为何单数年出生的球员特别受青睐?让我们看看两个对于年龄有比较严格限制、对于年轻球员成长有比较重要的国际赛事的年份吧。一是世青赛,年龄上限是20岁,一般在单数年举行,另外一个是奥运会,年龄限制在23岁,一般在双数年举行。这种交叉安排的方式一般是让单双数年龄段出生的球员都有不同国际大赛可踢,而我们中国的做法却一直都选择走“捷径”。以球员人数极少的86年球员举例:他们可以和85年的球员一起作为2008年奥运会适龄球员,但是他们却因为超龄无法参加2007年世青赛的预选赛,打2005世青赛又因为小一岁没什么优势;但是如果是87年的球员,就既可以参加2008奥运会,又可以打世青赛了。85年的球员则是既可以打2008奥运会,又能够打2005年的世青赛预选赛,原本应该两批球员干的事,我们往往都用一批球员解决了。

  足球圈有这样的潜规则:一般双数年出生的球员,资质比较好的,教练一定会想办法让他们进到单数年的比赛当中去。那么这样的循环对于联赛的影响又是什么呢?这样做的影响是连续多年来,我们都在不断缩小人才培养的基数,凡是双数年出生的球员,他们要么被挤到单数年中去分一杯羹,要么就直接被放弃,整个中国足球培养人的机制都不是围绕着职业联赛进行,而是围绕着国际大赛制定的。结果最终是专业化体制道路走得不坚决了,职业化培养人才的体系一直没建立,天长日久,人自然越来越少了。

  落实到联赛层面,可以看出,首先,90年龄段的球员出现了严重断层,尤其是中超前三名的一线队中,竟然没有一名出生于90年的球员;92年的人数更是少得离谱,而93年龄段的球员却又多得不可思议。难道说好球员都不约而同选择出生在93年?一旦87-89年龄段的球员集体老去时,应该就要指望93年龄段直接接班了。而93段因为看似年轻,在联赛中上位并不容易。

  桑特拉奇曾经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很多球员本来应该在球场上挥洒人生,追求梦想,但是常年坐板凳把所有的梦想都挥霍殆尽,等轮到他们必须出场的时候,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尽快赚钱,而不是寻求事业上的突破了。”中超目前的情况是岁月逼迫球员退出或者上位,因为年龄段的差异化选择空间不大,全都是集中在一两个年龄段,加上断层,因此无论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可选择的范围都不多。因此现在转会市场都在嚷着买人贵,人难买,但是真正的根源症结在哪里,却从来没有被重视和解决。

  那么让我们看看,究竟中超联赛出现的这种奇怪的年龄断层,是否为足球普遍规律呢?假如我们的邻居日韩联赛也是这样,那我们也就无话可说了。这部分数据,是从韩国和日本联赛每个俱乐部的官方网站上,一个个人员去核对和登记得到的统计资料(见左图中下两张图)。按照中超联赛的统计方式,也把日韩联赛所有本土球员不同年份出生的数量做了统计,对于中超出现断层最明显的年龄段也做了重点关注。结果得到的答案与中超截然不同。从我们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他们在一线队注册的球员,出生年月都没有出现像中超这样过度集中,人才更是不分“单双号”,像韩国,甚至还出现了双数年球员比单数年球员更多的现象,而他们每个年龄段人员的数量,尤其是当打年龄段球员的数量,即便有差距,也不会像中超那样成倍甚至几倍的反差,连续性非常好。这说明什么?说明日韩在足球人才培养上没有“投机取巧”,该两个年龄段打的比赛,他们并没有用一个年龄段球员集体代替。加上他们各自都有非常好的青年联赛机制,因此每年都能给职业队输送大批人才,因此本土球员转会不会像中超这样频现天价。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应该找到中国队成绩一年比一年差的一些原因了吧,我们这种惟大赛论的培养机制和道路,既没有像朝鲜走专业体制路线那么坚决,有没有韩国和日本走职业化那么彻底,完全是在披着职业化外衣走一种既不专业更不职业的“怪异路线”,人才是需要积累的,而我们这种“年份论”选材机制不改,恐怕中国足球走弯路的日子还会很长。

  —————————————————————

  邮箱:zuqiubao@qq.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