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号,河南建业宣布更名为””洛阳龙门”,一时之间,舆论哗然。难以接受的河南球迷来到足协总部拉横幅抗议,更有甚者有球迷在建业球队门口长跪不起…..
”你原来养着它这么多年,你今后还得养着它,但是它不能叫你的姓了……”建业老板胡葆森在发布会上透露出深深地无奈。胡老板不爱建业吗?二十六年,近百亿的投入,胡老板换来的是被迫无奈的改名和球迷无端的谩骂,仅仅是中国足协发布了一个要求球队改名的通知……
这公平吗?
对于河南球迷来说,当初投票选举的球队名字一个没改,甚至从”河南省”变成了”洛阳市”,不仅名字没了,主场也从郑州变到了洛阳,从”省队”变成了”市队”,这是绝对让人难以接受的。河南建业这个名字已经是河南球迷心目中的图腾,一夜之间,图腾没了,球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公平吗?
的确,中国足球需要职业化需要中性改名,但不是这种粗暴野蛮的”一刀切”。随着中国足球的发展,企业冠名的弊端愈发明显。一些球队因为投资人经常发生变化,队名始终无法稳定下来,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足球发展的。但是像国安,建业,鲁能,申花,泰达这些名字已经存在多年,它们早已成了当地球迷文化的一种象征。足协要求中超球队改名的目的难道不就是这样?
建业将球队更名并移至洛阳,也是球队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一方面足协要求更名,另一方面建业在省会郑州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地方上的支持。足球是一项烧钱的运动,如果只是企业一味的烧钱付出,并得不到一定的效益时,这支球队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洛阳给处在困境中的建业抛来了橄榄枝,并给与了多项政策上的支持。要么生存下去,要么毁灭,我想大家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U23政策、改变外援上场人数、限薪令、中性化改名、外援归化……中国足协的政策层出不穷,透露着深深的焦虑与急功近利。中超联赛要发展,还是需要各方面沉得住气,稳步发展,不然最终伤害的还是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