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他赢不了我!”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中,马龙战胜对手后,激动地喊出这句话,所有人跟着他的怒吼沸腾了起来。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之所以如此兴奋,一切要从那场紧张的比赛说起。

  比赛中,对手拼尽了全力,在总分0-2落后的情况下反超马龙。

  生死攸关之际,马龙完成最后绝杀,以总分4-3险胜对手。

  后面的事情,大家已经知道了,马龙成功卫冕,霎时间,几乎霸占了整个热搜:

  “马龙双圈大满贯”

  “马龙3届奥运传奇回顾”

  “马龙yyds(永远的神)”……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回顾马龙的成神之路,除了自身不懈努力外,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小时候,因运动成绩出众,马龙一路从鞍山杀进北京。

  因为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妈妈便辞去工作在他训练的附近租了房子照顾他。

  房费、饭费、交通费,巨大的压力落在了父母的肩上。

  为了节省开支,爸爸经常连一双袜子都不舍得买,妈妈更是生病都不舍得买药。

  2000年冬天,马龙妈妈感冒了,她舍不得买药,结果感冒拖了半个月,人瘦了4斤。

  父母的艰辛,感染了马龙,从此他更加刻苦地训练。

  一次,马龙回家,妈妈看他走路一瘸一拐,便让他脱下鞋子。

  妈妈见他双脚被磨得血肉模糊,当场哭了。

  马龙却安慰:

  “妈妈,别难过,与你和爸爸的付出相比,我这点苦不算啥。”

  就这样,在父母的感染下,他比别人更刻苦、更努力,才取得如今的成绩:

  2013年,蝉联亚锦赛男单冠军,成为史上首位获得亚锦赛三连冠的选手;

  2015年,斩获世乒赛、乒乓球世界杯、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成为首位一年内获得这三项冠军的男球员;

  2019年,摘得世乒赛男单第三个冠军……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

  “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深以为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发现父母的烙印。

  就像有人曾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父母便是那支笔,你如何落笔,孩子的人生就如何呈现。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人生

  两年前,被誉为“寒门状元”的林万东,在工地搬砖时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小时候,他的家庭异常清贫,用家徒四壁形容也毫不为过。

  爷爷身体不好,爸爸有严重腰伤和脑梗,两个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于是,养活一家六口人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妈妈肩上。

  迫于生计,妈妈跑去县城的工地上打工,每天干着和男工一样重的体力活,仅仅四个月,就瘦了30多斤。

  即便如此劳累,妈妈怕给林万东带去过大的压力,从来不在他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辛苦。

  爸爸虽不能劳作,但也去捡些垃圾,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可就是这样艰难的条件,他的父母还是坚持让孩子去读书。

  甚至在林万东高考完,去妈妈工地帮忙时,妈妈还告诉他自己可以赚钱,让他专心学习。

  看到父母的付出,林万东下定决心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发奋努力,从此走上一条逆袭的道路。

  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们。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刻在孩子的心里,左右他们的人生。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在重庆永川,一个孩子偷偷拿了奶奶2000块钱去买游戏装备。

  面对这种情况,或许多数家长都会大吵、打骂,甚至体罚孩子。

  然而,这个孩子的父母却让孩子在暑假通过捡废品的方式还债。

  经过一个暑假的磨炼,孩子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体会到了挣钱的不容易。

  教育家卢梭说过: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孩子。

  某种程度上讲,孩子能成为什么样子,取决于他的父母。

  父母的每个行为,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一生。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好的教育,是父母往自己身上使劲

  樊登老师说过:

  “你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方法错了。要管好孩子,要先管好自己。”

  很多时候,父母若不管好自己,再多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不少家长总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殊不知,他们是在不自觉地模仿父母。

  网上有位孩子妈妈提过这么一个问题:

  “孩子五岁,看不起保洁阿姨,应该管教吗?”

  问这个的原因,是孩子奶奶看到保洁阿姨刚把地面打扫干净,孩子便跑上去弄脏了,一点不尊重对方的劳动。

  等到奶奶教育孩子时,孩子却语出惊人:“我们给她钱不就是来打扫卫生的么?”

  奶奶听后,气不打一处来,刚准备要教训一番,她护短地说:

  “你跟小孩子较什么劲,弄脏了就让阿姨再打扫一遍嘛,我们本来也是付了钱的。”

  就这样,一场小孩子的闹剧,演变成了婆媳之间的争吵。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毛病是有迹可循的。

  父母善良,孩子便有教养,父母势利,孩子也就沾染恶习。

  一如前苏联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父母的身上找到端倪。

  还记得那则经典的公益广告吗?

  一位妈妈给儿子讲完故事,便起身去给家中的老人洗脚。

  当她回到房间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回头一看,儿子端着满满的一盆水,用稚气的声音说:“妈妈洗脚。”

  最后,画外音里讲道:“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同梁启超先生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孩子眼里并没有是非对错,他的每个行为,完全出自于家长。

  为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要知道,真正优秀的教育,一定是父母往自己身上使劲。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家里有马龙骑要打死吗(马龙奥运“封神”,家庭曝光,让我们看清一个人优秀的真相)

  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指出: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生活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出现一个词,管教。

  多数父母总以为,管教就是严格地对孩子进行赏罚分明的教育。

  其实不然,所谓管教,是父母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带动孩子。

  2018年,高考状元王心仪也在《感谢贫穷》中这样感谢自己的母亲:

  “因为贫穷,穿衣裳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

  我和弟弟也十分听话,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

  面对小朋友的嘲笑,母亲淡定地告诉她:“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虽然贫穷,母亲却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

  她回忆道:“母亲早早的教我开始背诗算数,以至于我一岁时就能够背下很多唐诗。”

  也正是母亲这种不卑不亢、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精神,造就了王心仪高考状元的神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的确如此。

  孩子就如同一面镜子,他是父母的映射,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

  记得有位朋友曾向我吐露自己一度崩溃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有一次,他告诫儿子不要玩手机,抓紧看书,结果被反驳“你怎么天天抱着手机不学习”。

  你看,孩子的表现与父母密切关联。

  与其一味苛求孩子,不如想想自己是否做到。

  好的父母,都懂得以身作则,把自己变好,孩子才会逐渐跟着变好。

  就像董卿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说的那句话: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的父母并不是说在物质上给孩子带来多少帮助,而是要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榜样。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

  父母在上面乱写,他的生活就是一团乱麻;

  父母在上面作画,他的生活就是一幅画;

  父母在上面写诗,他的生活就是一首诗。

  虽然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有些残缺,可以及时去修补。

  你为孩子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优秀的关键一步。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