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8日与2月19日这两天,新赛季的日本足球职业联赛(以下简称J联赛)拉开了序幕,18支来自顶级联赛的球队捉对厮杀,为球迷们奉献了9场精彩的比赛。
除了比赛本身值得关注之外,J联赛还传出了一则足以“引爆”中国足坛的消息:日本足协将讨论俱乐部中性名规则,未来允许企业冠名(按照惯例一般都会通过),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没想到吧,和中国足协这两年大力推行的“去企业化”,推行中性名不一样,日本足协竟然开起了历史的倒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在我看来,用4个字总结最合适,那就是——灵活变通。众所周知,疫情已经肆虐全世界超过了3年的时间,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各个国家的俱乐部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冠名”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德甲劲旅莱比锡红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巧妙的运用红牛的英文缩写“RB”,给俱乐部安上了企业冠名,现在活得异常滋润,并且在几个国家已经推行开来。另外荷甲豪门PSV埃因霍温(PSV意为飞利浦体育协会)、德甲球队拜耳-勒沃库森(所以勒沃库森也被称为“药厂”)等球队,同样有企业冠名的因素在里面,虽然比较含蓄,但收到的效果却是奇佳。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莱比锡红牛、PSV埃因霍温、拜耳-勒沃库森这些球队都被当地足协一票否决掉,他们还会有现在的辉煌吗?
所以适当的“变通”是需要的,不能像中国足协那样“一棍子打死”。欧洲足球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为什么中国足球就不行呢,尤其是“企业冠名”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突然让他们全部改成中性名。现在好了,企业排队退出,中超、中甲、中乙各俱乐部举步维艰。
二十多年前,日本足协为了加强职业化,宣布俱乐部全部改为中性名,像本田FC等俱乐部接受不了于是选择退出,但是大部分俱乐部还是欣然接受了。不过当时的足球氛围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日本足球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适当地引导一点问题都没有。
然而现在中国足球环境如此恶劣之下,足协不顾实情,一意孤行地去企业化实施中性化,又不给予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对于俱乐部的整体发展是扼杀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足协不仅允许俱乐部未来可以企业冠名,还取消外援人数限制,向欧洲联赛积极靠拢,可以说中国足协不搞的他们都支持,简直就是打脸某些人。
日本足球为什么能够崛起,很大原因是他们尊重联赛发展,日本足协只在大方向上做一些引导,其他的不做特别干预。而我们的中国足协呢,这个要管,那个也要管,管又管不好,该管的时候又不管,久而久之,联赛都被“玩”坏了,还谈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