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球队都饱受前锋不力的困扰,但英格兰之所以能够先拔头筹进而制胜,因为凯恩的身后有一群年轻人。
开场站位:
英格兰:4231;
克罗地亚:433。
继三年前的世界杯半决赛之后,双方都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英格兰虽然涌现出了不少中卫选项,不再需要沃克代打右中卫,但让人放心、足够靠谱的后卫依然没有;曼朱基奇则在世界杯之后宣布退出国家队,直接导致克罗地亚的前场结构发生了变化,整支球队都更加仰仗于中场端的发挥。
本场比赛,这些变化都有所体现。
首发名单出炉之后,坊间对于索斯盖特让特里皮尔打在左边后卫的选择十分困惑。
实际上,如果正牌左后卫确实无法出战,那么在所谓的四个右后卫当中,特里皮尔确实是更适合代打的人选,毕竟他的技术功底最为扎实。
而在开场阶段,他也的确利用自己的长传为英格兰的抢开局填了一把柴。
比赛开始之后,英格兰的年轻人迅速展现出了自己的活力。
在凯恩身后,三名前卫和两名后腰都发挥了各自的特点,将克罗地亚压制到了本方半场。开场第5分钟,英格兰利用边线球跑位创造空当,斯特林迅速连接弱侧的福登,后者射门击中立柱:
这次进攻掀开了英格兰抢开局的大幕。
短短的一分钟内,特里皮尔连续两次长传,打向克罗地亚的身后:
这次长传让英格兰在左边路集聚兵力打穿肋部,但斯特林未能起脚:
而在这次进攻创造的定位球中,菲利普斯的外围射门也打出了威胁:
上半场第18分钟,菲利普斯抢断莫德里奇,外围起脚再次被利瓦科维奇扑出:
第20分钟,斯特林冲击克罗地亚防线身后,芒特在左路顺势送出斜长传,可惜后续处理不佳:
然而,英格兰的开场攻势到此便告一段落。
虽然年轻人众多,但随着开局的一波体力输出,英格兰接下来就势必要面对强度下降的局势,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克罗地亚站稳了脚跟。
在开局阶段,由于雷比齐和克拉马里奇在前场都很难起到支点的作用,所以只能坐视后场危急而无力反制,而随着英格兰体能下降,克罗地亚抢回中场控制权,后场的局势才稍稍得到缓解。
这个时候,凯恩作为英格兰中锋的低存在感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
随着克罗地亚的压上,英格兰一度被按在本场半场无法动弹,作为队形最前面的突前中锋,凯恩显然要背负上这个责任。
然而,英格兰之所以能安然地扛过上半场,同样是三前卫+双后腰的中场群起到了作用。
主场作战,英格兰中场的年轻人们三军用命。在局势落入下风的时候,通过压缩阵型堵住了克罗地亚通过肋部和中路联系雷比齐和克拉马里奇的路线,这样一来,克罗地亚便只能通过边路传中来联系锋线,而这样的进攻方式对明斯和斯通斯来说,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局势重归平衡之后,英格兰在上半场末段打击纵深的方式还是要依赖特里皮尔的长传和斯特林的冲刺:
在凯恩式微的大前提下,英格兰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中场群的相继前插了。
下半场回来,局势并不难预测。
重新补足体能的英格兰势必会再次大幅输出一波体力,一来继续依靠中场球员的前插来给克罗地亚的后场制造压力,二来相较于对手,索斯盖特手中显然有着更多更好的后手牌,所以他们完全不用担心体能槽的问题。
比赛第57分钟,菲利普斯突入右肋位置送上斜塞,直插中路的斯特林收获进球:
比赛第61分钟,英格兰左路传中,凯恩在后点的射门稍稍高出:
比分落后之后,克罗地亚开始尝试反扑,然而上半场的问题依然在困扰着他们:面对英格兰的九人中后场,克罗地亚的锋线显然缺乏足够的存在感。
即便攻势从边路展开,185cm的雷比齐和177cm的克拉马里奇也很难抢到一点:
比赛就此结束。
曼朱基奇的退出,显然重创了克罗地亚的实力,直接导致球队被对手压制在半场时、围攻对手大门时,缺少了一个足够有效的支点和高点,这也就是克罗地亚上、下两个半场前半段全部落入下风的原因。
至于英格兰,凯恩的表现显然令人失望,但其身后的中场群提供的活力掩盖了凯恩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前插来互相制造接应点,进而制造进攻威胁;通过全员回收、压缩距离来保护防线,进而导致克罗地亚只能转向同样低效的边路进攻。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才是本场比赛英格兰获胜的第一关键点。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