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世界杯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创新高职育人模式)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97年,共有两个校区近万亩土地,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高峰期在校生人数5万余人。学校自创办以来,秉承“党建引领、育人报国”的办学宗旨,立足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与高职学生的培养深度融合,从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入手,从课程改革和培养方案的落地着眼,营造全场景育人的教化环境,取得了一系列育人成果。2020年11月,中宣部文产资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材高职学段纲要研发及编写项目正式落户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这是学校长期坚持“三进、三入、四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路径获得的丰硕回报。

  一、坚持“党建引领、育人报国”的办学宗旨,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因和根脉

  1997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党员周继庭满怀育人报国的情怀,创办了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他在办学伊始即先建党组织再招师招生,成功植入“党建引领办学”的红色基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政治核心地位。以此为根基,周继庭在全校大力推广党建引领和国学教育,并深挖和提炼传统文化精髓,确定了“致知格物、品端学粹”的校训和“忧劳兴校、逸豫亡身”的自省格言,使“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北科精神成为北科人共同的追求。

  二、坚持“德技双修、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祈向和旨归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应“唯技术技能论”。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坚决摒弃和破除这种错误的育人观,坚持“德技双修、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学校党委和校长办公会屡次强调要使学生“品在心、能在身、技在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成人成才”并举。建校2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的“眼里有活、手会干活、能文能武”的职业人才。

  三、坚持“三进、三入、四结合”的教育路径,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指针和现实遵循

  在教育路径上,学校秉承“三进、三入、四结合”。“三进”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三入”即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四结合”即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正业与居学相结合、外塑与内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周继庭自建校起即倡导和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如以“仁义礼智信”命名教学楼,将孔子像引入校园。同时,还主持研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材及配套课程,落实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如周继庭开发的“应用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和据此开设的“应用国学之道德经”“孙子兵法”“素书”课程,以及“中华茶艺”“诗词鉴赏”“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传统文化课程。另外,负责多年党务工作和政工干部出身的他还坚持党委书记亲自给学生上党课的做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党建结合起来,通古博今,借古喻今,使得他的党课生动形象,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建校25年,周继庭亲授党课共300余次,扎实的党课功底和深厚的国学造诣相辅相成,让“周书记党课”成为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一张亮丽的名片。2017年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周孟奎“萧规曹随”,继续文化传承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环共振”育人模式并大胆进行实践探索,把“党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张名片凸显得更加亮丽。

  (二)丰富传播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为了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在丰富传播方式上狠下功夫,通过在教学区域张贴先贤画像和语录,在校园主干道设置国学教育宣传栏,在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在微信公众号推送诗词鉴赏、名篇解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心灵浸润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

  (三)创新育人模式,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四个结合”

  一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存在显性力量,也存在隐性力量。前者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直接而外显的作用或影响,譬如前面提到的“应用国学之道德经”“孙子兵法”“素书”“中华茶艺”等课程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显性力量;而学生在耳濡目染和心灵浸润中获得的文化影响,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隐性力量。长期以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一直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既注重释放传统文化教育的显性力量,又通过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发挥隐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力量。

  二是正业与居学相结合。《学记》中有云:“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思是说,大学的教学形式,既要有按时传授的正课,也要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施加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始终秉承这一原则,既通过“正业”即具体课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注重“居学”,以期借助课外作业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推进。

  三是外塑与内化相结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使学生内怀“仁爱之心、孝悌之道、家国情怀”,外塑“谦谦君子”的形象和良好品行,真正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校顺应时代和学生的双重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积极推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开设线下课程的同时,课程开发团队也积极将其转化为慕课、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递教学信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并以视频和讲义方式置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网上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5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追求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起持续性、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性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上内化于心、在实践实训活动中外化于行,让学生把家国情怀之根牢牢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沃土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真正落地,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落实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27日第13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