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国 |《游东田》赏析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合错误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
【南齐】
谢朓
多数墨客和诗歌喜好者心目中的偶像是诗仙李白。那么,在李白心目中,他的偶像又是谁呢?在他爬山临水、怀古感今的诗句之间,我们常常可以发觉一个名字——谢朓。如“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出自《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出自《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出自《送储邕之武昌》),“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出自《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等,更不必说那脍炙生齿的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正中小谢又清发”(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用“建安骨”歌颂族叔李云的文章,而自比谢朓诗风的清逸。难怪清初王士祯作《论诗绝句》品评曰:“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紵青山灵魂在,终身低首谢宣城。”
谢朓,字玄晖,南齐出名墨客和文学家,曾任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他的姓氏承载着世家大族的光彩,也终极将他拖进权术争斗的漩涡。永嘉南渡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皆搬家金陵,江左五朝时人才辈出,炙手可热。谢家一族,从谢安之后载于史传者有一百多人。名将谢玄,名士谢混,才女谢道韫,另有开诗坛之习尚的谢灵运(大谢)和谢朓(小谢)……但南朝的华丽奢靡、玄谈放达,都掩不住幕后涌动的权利暗流。谢朓36岁时,就因不共同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被诬下狱而死。“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百余年后,以前的世家望族只留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刘禹锡《乌衣巷》)的慨叹了。幸而笔墨不朽!谢朓与沈约、王融等人创始了诗歌新体,称为“永明体”,为后代格律诗的先声;谢朓又以山川诗见长,不像谢灵运寻常好讲玄理,其诗十分浓艳天然,唐代墨客多受此影响。这首《游东田》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东田,是事先建康的旅游胜地,位于台城与钟山、青龙山、秦淮河之间,中有雀湖,景色秀美,齐武帝的文惠太子在此建有华丽的馆阁。谢朓在建康时,曾多次来此嬉戏。诗的前两句,叙说了出游的缘故。戚戚,哀愁貌;悰,兴奋。正是由于心中苦闷无法排解,故和友人相约,一同寄情于山川之间。随着谢朓出行的步履,一幅明丽的画卷在读者的眼前冉冉掀开。他先是跟随着云霞的踪迹,渐渐攀爬表层层叠叠的台榭;顺着山势眺望,到处都是菌芝寻常的华丽楼阁。远处的树木生气勃勃,烟霭迷离。近处,荷塘中游鱼戏水,引得初生的莲叶簌簌哆嗦;树林间雀鸟嬉逐,使枝头的残花纷繁飘落。这正是春深夏初时分的江南美景。开头两句,由景致情,即使春酒醇美,但春光更让人留恋,因此停杯不饮,还望青山。读到这里,我们也仿佛跟随着墨客的脚步,在东田悠游一番,哀愁虽不克不及彻解,但也在大天然中渐渐淡去了,那还必要什么琼浆呢,只需这美景不是以前充足了吗?全诗起首直白,直抒胸臆。正中写景处条理明晰,山川烟云,花树鱼鸟,代表性的景色无不触及,上下、远近、轻重、动态互相团结,参差有致,尤其是“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两联有唐律风致,王维、李白等人的山川故乡诗中,都不难找到小谢此诗的影子。开头固然平庸,但流连沉湎之态尽显,余味深长。
谢朓的著作据《隋书·经籍志》所载,原有《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后佚。明代人辑有《谢宣城集》。谢朓诗现存二百余首。同年代钟嵘的《诗品》中,将其列在“中品”,评价说“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屡屡警遒”,而又说“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意思是谢朓之诗中虽有佳句,但屡屡开头受挫,分析诗思敏捷但才力不敷。但也有人反驳,言谢朓之诗正是以简便清新、不必典说理见长。《宋书》撰写者沈约与谢朓同为“竟陵八友”,曾提出:“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谢朓之诗文,正是这一准则的体现。因此,谢朓诗取得沈约的高度赞赏,称“二百年来无此作也”。除本诗外,谢朓最出名的诗句另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涯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出自《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
谢朓在宣城任太守时,曾建室名曰“高斋”。初唐时,当地为怀念谢朓,在高斋故址建楼,名“北楼”,又称“谢朓楼”“叠嶂楼”,与敬亭山遥遥相望。李白便常登此楼,“临风怀谢公”(出自《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浊音幽韵穿越时空,在一代又一代诗民意中转达。六朝繁华终将散,一缕诗魂却到今……